您好,欢迎访问深圳水利资讯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济新闻
“横渠四句”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
2023-12-26 阅读

  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出自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家张载的《横渠语录》,冯友兰先生称之为“横渠四句”。一千多年来,“横渠四句”震烁寰宇,传诵不绝,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引用此话,强调“一切有理想、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、通古今之变化、发思想之先声,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、建言献策,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”。今天我们重思“横渠四句”的内涵,对于构建命运与共的伦理精神、确立人心和善的道德秩序、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、建设美美与共的美好世界,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

  为天地立心

  “为天地立心”是张载探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哲学根基,在“横渠四句”中具有统领甚至本源的地位和作用。其核心内涵是指儒家精神文化倡导的,每个人都应有的道德自觉与精神境界,并主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大宇宙情怀和生命共同体意识。在中国哲学中,天地之心并不意味着这个天地是有意识、能知觉、能思维的存在,而是指天地、宇宙、世界运行的一种内在的主导力量,或者称之为宇宙生生不息的动机和来源。“天地之心”最早见于《周易》《复》卦彖辞:“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?”《复》卦卦象是冬至之后,阴气剥尽,一阳复始所见到的天地之心,可见,天地之心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关。张载的解释是“天地之大德曰生,则以生物为本者,乃天地之心也”,意为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。因此,天地的好生之德就体现为天地之心。《周易》讲:“生生之谓易。”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也曾在“绿满窗前草不除”中体会生生之意,“生生”何以是天地最大的德性而成为天地之心?

  一是,“生生”赋予了万物以平等自由的生命权。《诗经》曰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”邵雍在《观物外篇》中说:“动物自首生,植物自根生。”意思是万物化生各有其规则,得其和以生,得其养以成,生命不同的形式和种类取决于自我内在生命的规定性而非他者。所以,世间万物都是平等自由的,人也只是宇宙大化流行的参与者而非裁决者,这在张载“民吾同胞”的思想中表现为百姓皆是我的同胞兄弟,万物皆为我同类,因此,“生生”是一种自然权利,世间万物皆应受到尊重、敬畏、珍惜,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。

  二是,“生生”是一种至上美德。朱熹说:“仁者,天地生物之心。”张载说:“无我而后大,大成性而后圣。”意为天地之心是充满仁爱和善意之心,它创生万物无所偏倚,周乎万物无亲疏差等之分,天道自然之善灌注在世间,成就了万事万物的本性,所以人性与物性、与天地之性也是相通的。正因为人有“生生之仁心”,所以见孺子入井、鸟兽悲鸣、草木毁折、山河破碎,自然会生不忍之心、怜悯之心、顾惜之心。张载经常说要“大其心”“扩其心”,人类只有超越一己私利,才能成就天地万物的生生之意,这是至上的美德和最高的善。

  为生民立命

  “为生民立命”是为“天地立心”这一主题的延续,是指儒家为天下百姓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,确立道德秩序和人生方向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准则。“立命”沿着孟子思想展开,《孟子·尽心上》有云:“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殀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”孟子将命分为“正命”和“非正命”,尽道而行即为“正命”,反之就是“非正命”,所以他主张士人君子要修身养性,养吾浩然正气。与之稍有差别,张载的“立命”将范围扩充到天下百姓。“生民”最早见于《尚书》,就是人民或百姓的意思。“为生民立命”就是为百姓提供安身立命之学。

  一是个体精神生命的安顿。张载将“命”分为“德命”和“气命”,“德命”是受道德理性支配的力量,“气命”是富贵贫贱寿夭祸福的偶然结果,他主张要在“德命”上下功夫,以“德命”驾驭“气命”,以此来唤醒人的道德自觉。张载在《正蒙》中说:“尊道贵德,乐天知命。”儒家文化的“天命观”更多的是一种人文价值的道德指向,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,将仁义发挥到极致,才能“上达则乐天,乐天则不怨”。事实证明,没有仁德的人经不起困顿、贫贱的考验,也经不起安逸、富贵的诱惑,所以,只有“安仁”才能在人生旅途中作出正确选择,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
网站备案号:吉ICP备2022001342号   Copyright © 2023-2025 傲腾水利资讯网 版权所有
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 电话:4000-400-470 合作/意见信箱:hh7000@qq.com